近日,中药奶茶的热度在各家媒体话题榜单上居高不下,甚至掀起了药食同源的新风潮。各地中医院、中药房里迎来了不少年轻人;“中药+”各类美食,让“良药苦口”变身“良药可口”。
当代年轻人的大部分生活习惯并不符合健康生活标准,诸如熬夜、吃夜宵、久坐以及缺乏运动等。这其中的大部分人不愿意改变生活方式,而是将目光投在养生产品上,希望通过养生产品来弥补亚健康生活带来的身体亏损,也就是所谓的 " 朋克养生 "。
前有啤酒加枸杞,后有可乐泡党参。“药食同源”的理念也在不断被解构与重塑。“反正没坏处,喝着多少有点心理作用。”在27岁湖南教师邓丽君眼中,夜间是舍不得睡觉的私人时光。为缓解因晚睡导致的脾胃虚弱,熬夜灌“橘红水”“陈皮饮”已成为她的生活常态。
中药茶饮多用“罗汉果”“甘草”等甜味药材替代奶茶中原有的调味糖,在中和药材苦辛酸涩、保证饮品风味的同时,辅以“温补”功效,迎合了年轻人力求省事的养生需求。
“中药茶饮没有太多的‘科技’与‘狠活’,更适合中国宝宝的胃。”正在长沙旅游的“95后”游客康倩说,不同于传统奶茶模糊不清的配料表,中药茶饮使用的原料清晰可见,部分店员还会询问消费者身体状况,根据个人的虚实寒热为其进行个性化推荐。
但是,中药和茶饮的结合,本就是存在隐患的。
代茶饮是茶也是药,辨证施治是关键,要“对症下药”,中药有四气五味,每个人体质有别,大家在选择中药泡茶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体质、中药的药性和当时的气候、时令辨证后才能使用。比如,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菊花等对热性体质易上火的人非常适合,但因其性寒凉,就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饮用;再如:补中益气、调补脾胃的药食同源中药大枣,消化不良兼大便燥结者不宜服用。
所以,中药茶饮要根据病情和体质及时调整用量,每日少量泡服,一旦见效便可停止饮用。代茶饮一般适合于疾病的轻症,如果服用后疾病有加重的倾向,就要及时就医,不可滥用代茶饮。
橘祥福橘红茶分享:
“燥易伤肺”,秋季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痛、咳嗽等症状。防止秋燥伤肺、肺气逆乱,为大家介绍一个适合秋季喝的代茶饮方。
橘红百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