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橘红是化州柚子,变异的柚子,果肉苦涩,外皮有毛,据历史记载,化州橘红是明清的贡品,当时每出产的一个果子,都是有编号的。
作为一名化州本地人,很想穿越回去,化州橘红到底出了什么事,导致今天,鲜有人知晓。

化州县现属广东省茂名市管辖,清代原属广东高州府化州。有关方志中化州橘红的记载,除大量见于《化州志》外,在《高州府志》、《广东通志》也有记载,甚至在广西《陆川县志》中也有记载并承认陆村之“橘红种与化县橘红同,功力则稍逊。”。
清代中叶,化州全县种植化州柚尚有20多万平方米。至清末民初战火频繁,当局不重视中药的发展,导致化州柚果树损失严重。化州柚产量减少,市场上逐渐产生以其他品种柚皮混充的现象,市售药材中也逐渐开始以其他柚皮作为代用品。

我看过很多五爪和七爪的视频,很多都是其它品种柚皮混充化州橘红。
解放战争结束后,化州柚产量再一度萎缩,导致化州柚来源的化橘红难以为继。据说十年文革的时候,差点连树苗都难保存下来。
到今时今日,化州柚能在村里村外都种上了,但因为文化断层,更多人连基本的化橘红越陈越良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如何保存和陈化化州橘红了。

作为一个地区的特产,一般先见于县志后见于省志。但化州橘红则相反,县志较省志晚73年收载。乾隆13年(1748年)知州杨芬重修州志,首次在《化州志》收载化州橘红,并说明其药效,在州署图内还表明老树橘红的位置。
至于历代化州志迟迟未记载的原因,杨芬当时也作了一般评述:“旧志缺而不载,或恐于珊瑚翡翠远索于珠崖匹岛间,贻异日供亿之累,不知下不敢匿所有,上亦不致责所无,物各有能有不能,惟纪其实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