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化州

化州建郡县已有1585年,是鉴江流域建郡县最早的城市,比高州还早100多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明代宰相杨一清于景泰三年(1452年)十二月初六出生在化州州署,其生母为化州人张氏(清乾隆版《云南安宁杨氏族谱》载:“杨景,……举人,先后任霸州、澧州判官,娶巴陵刘氏生二女。景泰年任化州同知,娶化州张氏,生子一清,官司宰相。天顺四年致仕居化州城……”)。

父亲杨景,云南安宁人,官做到化州同知离休。杨一清十一岁时(明天顺中期,1462年),随父亲杨景离开化州,迁居到湖南巴陵县前母刘氏住处。同年被巴陵官员推荐入朝廷翰林院读书。杨一清十四岁(天顺七年,1464年)中举,成化八年(1472年),二十一岁殿试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中书舍人。

杨一清一生的时间主要在朝廷和西北,晚年定居江苏镇江丹徒,死后葬于丹徒。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由清雍正时张廷玉等编《二十四史》卷一百九十八《明史》有杨一清本传;清嘉庆十年(1805年)《丹徒县志》卷二十,名臣篇有杨一清条;明清各版《化州志》对杨一清在化州出生和成长的记载都是一致的,这些都是确凿的史实。

《左柱国杨一清》有杨一清于正德三年三月至正德五年四月这段时间回化州生活过的记载。另外,《丹徒县志》卷四还有“化州同知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杨景墓”碑的记载。

一清为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中枢重臣,出将入相,位列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三公,正一品),历任户、吏、兵三部尚书,陕西三边军务总制,武英、谨身、华盖三殿大学士,特进左柱国(勋官名,武官一品),官居至内阁首辅(官名,宰相。明朝首辅职权重于宰相、主持大政。)正一品俸。

他一生历官五十余年,官居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宰相),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名将相、诗人、书法家、围棋宗师、民族英雄。中国权威古籍《明史》和明、清版《化州志》都有载,是确史。

冼太夫人是罗州(化州)媳妇,《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三·梁纪十九和《辞海》冼太夫人条都有载,是确史。化州自解放以来一直不重视冼太夫人这一文化资源,致使化州在冼太夫人文化问题上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化州在文化方面已付出了沉重代价和教训。

中国古代名将相杨一清的含金量比冼太夫人更重、纯度更高,在全国的影响更大。杨一清是广东历朝开科取士以来,一批又一批带着岭南人聪慧、刚直务实、生人(民)为身,社稷自任,以天下国家为已任的中国古代名臣,在化州读书人中,文韬武略,做到宰相者,唯独杨一清一人。

在陕西、宁夏、清海、北京、江苏、湖南、广东都有杨一清事迹的记载。天下第一雄关、长城嘉峪关的城楼现貌是杨一清任三边总制时所修建。杨一清是中国古代清官中反腐倡廉的典范,是化州人走向全国的最杰出代表人物。

不仅如此,杨一清还称得上“广东历史上的第一人”。他三次总制三边当统帅,两次入阁当首辅,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军事、教育、文学、诗坛、棋坛杰出人物,曾扶明朝大夏于将倾。

杨一清为官清廉公正、保疆为国、忧国爱民、不畏权贵、务实为政的历史功绩与才华(文武两全才)都在广东历代所出的另两位宰相——唐代名相张九龄(出生在广东韶关曲江)、明代与杨一清同朝的梁储首辅(出生在广东南海)之上。

化州是杨一清宰相的故里,杨一清是中国文化的资源,更是化州难得的文化资源,是化州的自豪,的确值得我们化州人去珍惜。

1、首先把化州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源头,即“化橘红之乡、宰相故里”的发源地石龙井、石龙亭恢复。在石龙井边种上两株橘红树,并在橘树旁立橘仙(橘女)和范祖禹(范公)雕像以纪念种橘人和发现橘红药用价值的人,刻碑说明,使化州历史文化和化橘红文化有根可寻。

2、把石龙岗(旧市府、中山公园)列为化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大力度逐步重建石龙岗上有价值的文物遗迹,把石龙岗规划成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化州历史博物馆(杨一清纪念馆),做到有史可依,有物可证,为化州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打下良好基础。

3、重建景邃台(清风楼东侧),立杨一清像于景邃台上,将杨一清一生经历和功绩刻碑于景邃台上。在景邃台侧立“杨一清宰相故里碑”并建有碑亭,以便于后人有史可寻。

4、化州各出入大路两边种上橘红树,在东大路口环行岛上(新交通局旁)立杨一清宰相雕像,像高七米;在西大路口环行岛(新路口)上立橘仙(橘女)雕像,像高七米。

使化州市民和外地客商一进入化州地就能感受到“化橘红之乡,宰相故里”的文化氛围,这样一可增强市民凝聚力,增加外商的投资信心,使外出的化州人多一份思乡念祖之情,回家乡投资搞建设;二可提升化州的知名度,增强化州与各城市间的经济、旅游竞争力。

5、孔庙是杨一清少年时读书的地方。恢复孔庙设立“杨文襄公”的牌位。在孔庙纪念杨一清的青云路立杨一清像,并刻碑说明,便于游人了解青云路的来历。

6、在化州城区名名某条街为“杨一清路”或“宰相路”。并在路口设立杨一清半身雕像。

7、化州是“中国化橘红之乡”,应把橘红花定为化州的市花,恢复昔日八景之一“宝山积翠”的景象。在化州城内大面积种植化橘红,使化橘红盛开花季时,满城飘香,令人心旷神怡。

上一条:粤拨亿元保护岭南中药材 下一条:中医药强省的广东办法(下)
分享到: